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洗衣 >> 洗衣优势 >> 正文 >> 正文

学洗衣烧菜搞卫生厦门劳动课怎么上答案来了

来源:洗衣 时间:2022/12/27
郑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04133.html

中学生来到竹坝农场进行劳动实训。

厦门二中的劳动实践课。(本组图/本报记者林铭鸿摄)

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成员已经好多年了,“劳动”从未像现在这样成为众人焦点——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年版)》: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程”成为中小学必修课,每周至少一节。

也就是说,中小学生将从今年9月起学习做炒鸡蛋等简单菜肴并学习如何打扫卫生。

上周,市教育局在集美区杏东小学举行厦门市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推进会,部署新学年厦门劳动课开展,劳动课要怎么上?上什么?师资从哪里来?这些问题有了答案。

怎么上?

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

劳动课要怎么上?新课标发布后,老师、家长表示支持孩子学习掌握劳动技能,但对课该怎么上还有疑问。

譬如说,五六年级孩子要学会做2到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蛋、煎鸡蛋、炖骨头,还要合法合规饲养1到2种常见家畜,例如兔、羊。

人们的困惑是:学校要开煮饭课了?此外,养个金鱼家里还能满足,如果是鸡鸭等家禽,住在楼房里要怎么养?

对于讨论热烈的种菜养禽等内容,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建军表示,项目的选择与确定,课程资源和场所建设都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市教育局德育处介绍说,我市出台《厦门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提出劳动实践计划,没有一刀切,但提出一个要求“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例如在校园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教室保洁、宿舍内务整理、公物维修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锻炼机会,此外,校园保洁可采取划片包干的方式,由学校组织学生完成,并形成制度。

谁来教?

设专任教师,或将家长请进学校

这几年,和很多学校一样,王静所在的东渡二小已经尝试开设劳动课,这位校长原本打算开个木作课,这样孩子平时也可以钉个钉子,甚至换个灯泡。但是,她找不到懂木作的老师,她想教孩子编织,但在老师中问了一圈,没有人会,包括她自己也不会。

劳动课的老师要从哪里来?厦门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指出,统筹学校综合实践、通用技术和劳动教育等师资配备,建立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原则上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

市教育局德育处说,学校还可以建立劳动教育教师特聘制度,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各行各业专业人士和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

不过,有时候事情也没有那么复杂。上周在劳动教育推进会现场,集美区三社学校王惠雅老师说,学校是围绕着传统节日开展劳动,端午节要包粽子,但是,找不到会包粽子的老师。王惠雅后来找到自己妈妈,顺利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学校说,他们利用的是家长资源,学生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将家长请进校园,节约经费的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和家长增强一种自身荣誉感和亲子体验。

要考试吗?

未纳入中高考,国家每三年要抽考一次

新课标公布后,不少家长问:“劳动课怎么打分?”“劳动课会有考试吗?”“劳动课会和升学挂钩吗?”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劳动课程标准和政策要求并没有将劳动教育纳入中考、高考。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上周五推进会上,市教育局介绍说,各校要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的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且要建立公示审核制度。把劳动素养的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国家要抽娃考劳动。

去年,教育部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年修订版)》,增加了三个学科,劳动是其中之一。主要监测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不过,国家级的监测是三年一轮,每年学科都不一样,要等到明年才有劳动监测。

有消息说,劳动也将列入厦门市级的教育监测中。

制图/张平原

劳动课程板块1

日常生活

劳动

(四个任务群)

清洁与卫生

整理与收纳

烹饪与营养

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

劳动课程板块2

生产劳动

(四个任务群)

农业生产劳动

传统工艺制作

工业生产劳动

新技术体验与应用

劳动课程板块3

服务性劳动

(两个任务群)

现代服务业劳动

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

教育部印发课程标准

三大板块

十个任务群

充满烟火气

按照教育部的新课标,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板块,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日常生活劳动板块: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

生产劳动板块: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

服务性劳动板块: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根据不同学段,各任务群的内容要求也不一样。具体到烹饪与营养任务群,1-2年级学生将学习择菜、洗菜等;3-4年级学生将学习制作凉拌菜、蒸包子和煮水饺等;5-6年级学生有望了解不同烹饪方法,并制作2-3道家常菜;7-9年级学生预计将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学生还将学习传统工艺制作并参与社区服务。

这份劳动新课标被外界形容为充满“烟火气”——出现大量日常生活劳动的内容。

顾建军被媒体问及此设计的初衷时说,劳动实践是面向现实生活和真实世界的实践,因此,劳动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他建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围绕做饭做菜、打扫卫生、收纳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内容对其进行培养。

劳动课

不能是“家长作业”

劳动课还没有正式上岗,很多人为它捏把汗,例如,它会不会只“活”在功课表里,会不会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还有,课标对它的要求太“全”了,十八般武艺都要学,孩子们是否足够坚强来满足大人的这些期望?这些都有待于九月揭晓。

不过,劳动课眼下最迫切要解决的认识是:它是谁家的?是国事还是家事?

在秋季学校要开设劳动课消息传出后,家长在欢呼之余的反应出奇的一致:“最好安排在校内完成”“希望在学校完成,不要让家长拍视频”等等,有些父母甚至开始想象:到时连煮饭也要卷了——你家拍的视频是小龙虾拌面,我家不得来个佛跳墙?

可以看出,很多家长是真心不想教孩子做饭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但是,如果父母们认为劳动教育只是“国事”,那么,这将是劳动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劳动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也是“家事”,需要得到家长支持——家庭是落实劳动课的辅助地。

上周五,在厦门劳动教育推进会上,一位五年级的小男生说,妈妈看他忙着学做饭,叹了口气说,我是在为别人培养姑爷。他是懵懵懂懂说这话的,不过,大人都听懂了,现场笑成一片。

事实上,这不仅是为别人培养姑爷或是儿媳妇,归根到底,劳动是一门人生课——通过劳动课,尤其是家务劳动,孩子锻炼出来的是好好生活的能力,而这项能力是孩子未来幸福的关键。

劳动课

67年

教育部近日印发新课标,有人称之为“劳动课又回来了”。“这一说法不准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建军说,劳动课一直存在。

上周三,“厦台学习共同体与未来学校变革研讨会”在市教科院附属小学举行,一节“劳动课”吸引诸多听课者——这所学校一年级小学生学习叠衣服,他们把16开的课本塞进T恤,折叠,最后将课本“撤出”,“变”出整整齐齐的T恤。

这其实是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在一旁听课的东渡二小校长王静说,事实上,学校里一直都有“劳动教育”,只不过它不是单独一门课,主要在综合实践课的范畴,《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也有劳动的影子。

首开劳动课

不仅有劳动教育,之前,学校的功课表是有劳动课的。

东渡二小的校长王静回忆说,年,她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厦师二附小,即现在市实验二小。她清晰地记得,那时学校就有劳动课,她还教过学生煎蛋,“用小锅煎。不仅教学生煎鸡蛋,还教学生缝纽扣。”

王静的记忆没有出错。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首次明确劳动课独立开设是在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学计划及说明》和《关于执行小学教学计划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均独立开设“手工劳动课”,每周1课时。

也就是说,自年首次明确劳动课独立开设开始,劳动教育一直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智体美劳并列

年至年间,劳动课参与形式、课程时长几经变更。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的前身)组成后,明确提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第一次提出把“劳”与“德、智、体、美”并列为五育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

50岁出头的郭先生还记得,20世纪七八十年代,厦门不少中学都有校办工厂,学生曾经是实实在在的劳动力。学生们要轮流到校办工厂把机器加工出来的瓶盖磨平,他还记得瓶盖在地上摩擦的刺耳声音,以及弥漫在空气中刺鼻的瓶盖味道。

不过,郭先生的女儿出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她从来没有听过劳动课,课表上也从未出现过劳动课。

取消单独设置

资料显示,年1月,教育部在发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取消了必修课中劳动技术课的单独设置,将其涵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这是劳动教育课程自年单独设置以来第一次被取消。

再次被强调

不过,重学科轻劳动的局面,在近些年逐渐开始扭转。

年7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落实相关课程,开展校内劳动,组织校外劳动,鼓励家务劳动。教育部年工作要点提到,要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将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年版)》,标志着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厦门日报记者佘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