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亮集团,将在12月16日,正式在香港上市。
根据预计,上市后,创始人罗秋平、潘东夫妇身价暴增近亿元,有望进入中国富豪榜前70位。
而投资蓝月亮10年的高瓴资本,也将获得高达20倍左右的巨大收益。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表示,蓝月亮就像是早期的“中国版宝洁”。
对比宝洁,蓝月亮成功在哪?
早先,全球最大的日化消费品巨头是宝洁,旗下有SKII、海飞丝、飘柔、玉兰油等家喻户晓的产品。
蓝月亮在洗衣液市场打败外资巨头宝洁,创始人罗秋平和妻子潘东的故事,注定又是一场商业传奇。
从穷学生到身价百亿的大富豪,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放弃读博,学霸下海创业
年,罗秋平从武汉大学化学专业毕业,随后又到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原本,他要走的是“读书、搞研究、做论文、发表论文”,这样的学术路线,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袭来,罗秋平读到了很多关于“星期六工程师”的报道。
所谓的“星期六工程师”,就是一些平时在单位上班的国企员工,周末就到一些乡镇企业和街道企业去提供技术支持。
他注意到,有一个“星期六”工程师帮助沿海的渔民,把一些贝类生物的壳转化成建筑材料。
以前,罗秋平只懂得纸上谈兵,他这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学的这些学问,在社会上是有用的。”
他放弃了继续读博士的想法,打算走技术路线,他想,“或许中国老百姓更需要不是论文,而是产品。”
罗秋平联系了几个研究生同学,以民营、私人的身份在广州注册了一个研究所,取名“道明研究所。”
他们的营业执照是“X号”,X代表其他类别,意思就是说,他们这个公司根本没法分类,“号”就证明他们是第一家。
在当时,市面上流行的清洁产品只有三类:洗衣皂、洗衣粉、洗洁精。
酒店清洁过程中,洗浴缸、卫生间、玻璃这些地方,都需要用到喷雾式的清洁剂,但当时国内市场上没有这样的产品。
家里清洗油烟机时,也需要把零件一件件拆分下来,然后泡在肥皂水里擦拭,不但清洁效果不明显,步骤也十分复杂。
罗秋平抓住商机,决定研发出使“油污一擦就亮”的喷雾式清洁剂,当时国内没有适合的喷枪,他们前期只能收集香水瓶作为容器。
后来,这款装上合适喷枪的产品,成为了罗秋平进入家庭清洁用品领域的敲门砖。
罗秋平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他的创新思维,他自己也在采访中表示,“我认为,应对市场波动最有效的法宝就是创新。”
这也决定了罗秋平的创新型产品,必须付出更多的“教育成本”。
热衷于“教育”消费者的蓝月亮
发展到年,罗秋平成立了蓝月亮公司,接手了道明研究所的所有业务。
但初步打开市场后,蓝月亮的业务一直不温不火,直到年,“非典”袭卷中国,蓝月亮的商业版图才迅速得到扩大。
年时,蓝月亮推出了第一款洗衣液产品,但当时人们都习惯用肥皂洗手,洗手液销量惨淡。
非典爆发后,洗手成为了全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