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凡夫俗子,来源于凡夫俗子话财经
近些日子,中美贸易关系可谓是普天下关心的大事。从去年8月针对中国知识产权的半年期条款调查,到特朗普国情咨文演说中将中国等贸易重新定位为“对手”而非伙伴,无不彰显出中美双方贸易日趋紧张的氛围。而今,特朗普政府正式宣布,向进口钢材及铝材征收25%及10%的关税,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人都认定,“中美 ”的打响已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那么,为什么特朗普频频祭出贸易保护主义大旗?中美真的会爆发 吗?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特朗普一连串贸易保护“组合拳”,原因何在?
自上任美国总统后至今,特朗普其实已经兑现了大部分自己当时竞选总统时做出的承诺,包括在国会上通过历史性的税改法案,退出TPP,增加武器和能源出口贸易,基建投资计划也将逐渐落地。可即便如此,特朗普依旧“不知疲倦”地将贸易保护主义号角越吹越响。在笔者看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重振美国制造业悬而未决。特朗普曾经明确表示,要想让美国在他的治理下变得“更伟大”,重振制造业是一个重要抓手。尽管目前特朗普政府的内外政绩已经颇有起色,但在重振美国制造业这件事上却鲜有亮点。与之相应的,是中国已经具备了在全球进行规模性扩张和投资的资本与利好,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贯彻落实下,中国制造业正昂首阔步走向世界。年初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上,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毫不掩饰地声称“中国制造战略”是个“直接威胁”。为此,美国一直对中国制造业资本的扩张极为警惕。
第二,年中美经济增长形势反差较大。作为特朗普执政元年,年美国经济增长状况无疑是备受瞩目,然而结果可能并未达到特朗普的预期。年,美国GDP同比增长2.3%,增速虽高于年,但依旧显著低于与年的水准;特别地,年美国净出口对GDP的贡献依然为负值,为-2.95%,这比年的负贡献程度更为严重。反观中国,年GDP同比增长6.9%,优于前值(6.7%),净出口对GDP贡献为3.47%,明显好于年的2.21%(见下图)。由此,中国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升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这自然让特朗普感受到压力。
第三,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再创新高。在经历了年的短暂回落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于年进一步增大,并达到了创历史新高的.3亿美元(见下图)。与此同时,令美国一直引以为傲的对外服务贸易顺差,却罕见地连续三年出现下滑。种种问题的加剧,还是在美元指数持续不断贬值的趋势下出现的,这些显然会让特朗普政府感到不安。
第四,为了增加在年美国中期选举的政治筹码。自特朗普上台以来,一直不是很受美国民众待见。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年特朗普平均支持率仅为39%,且有2/3的受访民众认为特朗普担任总统让美国变得更分歧,且其本人头脑不冷静。鉴于此,今年11月的美国中期选举对于特朗普来说可谓至关重要,可是届时,参议院1/3席位和众议院全部议席都将更换,其结果将改变府院权力平衡,这也让特朗普中期选举的前景堪忧。于是,贸易保护政策也被特朗普当作中期选举强有力的政治筹码。
针对钢铝的关税计划掀不起太大风浪
而今,特朗普再次祭出“杀招”——针对钢铝的关税计划,看似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然而事实上,此举却不足为惧,无论是对于美国还是其贸易伙伴来说,直接影响均为可控。
数据显示,钢铁、铝、太阳能板和大型洗衣机在美国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仅为4.1%,放眼全球,这些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也只有0.6%。
据美国商务部数据,加拿大是目前美国钢铁的 进口来源,亚洲的韩国和日本分别位列第三和第七,在美国钢铁进口中占比分别为10%和5%,中国仅排在了第十一位。此外,对于铝产品来说,加拿大和中国为美国铝进口的 来源国,二者占比分别为37%和15%。
根据摩根史丹利的测算,对于中国、韩国、日本这些亚洲主要经济体,关税计划带来的影响较弱,因为涉及产品的出口只占这些国家出口总额的6%~8%,而在对美国出口总额之中,这些产品所占比重则更加微乎其微,仅有0.6%~1.1%。再加上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环境大体呈现出良好态势,这也为亚洲的出口提供了较为强劲的需求支撑。
那么,特朗普的关税计划对中国影响又为几何?
摩根史丹利测算结果显示,美国计划征收的25%钢铁关税和10%铝关税,只会对中国出口增长造成0.04个百分点的拖累,因为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总额中,这些产品仅占约1%的比重。
顺便提一句,今年1月,特朗普政府批准对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洗衣机征收保护性关税, 税率分别为50%和30%——而这一举措,可能拖累中国出口增速多少个百分点呢?
答案是0.07个。
看来,特朗普的关税计划真的掀不起太大风浪。
中美 是否会爆发?
纵观几十年的中美贸易发展史,可以看到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的。原因很简单,作为世界上 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有所不同,必然会造成两国贸易结构的差异性,再加上巨大的双边贸易体量,有摩擦出现也属正常。
可是,自从特朗普上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之间究竟是否会发生 这一话题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两国经贸关系也是一波三折。年4月,中美元首在海湖庄园会晤后,两国经贸合作一度升温;5月,经济合作百日计划取得10项早期收获;7月,中美首轮全面经济对话于华盛顿举行,但仅过了一个月,美国即对华发起调查,给两国贸易泼了一盆冷水;随后,11月特朗普访华期间,两国企业签署了多亿美元的创纪录“大单”,但没过几天,美国商务部即罕见自主发起对华铝产品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随后又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到最近频频对中国出手……特朗普对华忽冷忽热的态度,实在让人难以估摸。
那么,中美之间会不会发生 ?
回答这一问题之前,需要厘清何谓 。按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的观点, 应该包含三个维度:
从规模上看,小则局部战斗,大则全面战役;从出发点上看,自己利益 化的同时要让对方利益最小化;从因果关系上看,是否为“你来我往”。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认为,中美 虽露苗头,但真正爆发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如下:
首先,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如何保持现有贸易政策的稳定性才更为现实,而在经济全球化大势下,贸然出台严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颠覆性贸易政策,显然不是 选择。
其次,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体量与影响力注定了 打不起。两个巨人之间的争斗,其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对于率先挑起 的一方来说,且不谈最终能否如其所愿,“杀敌一千”,一旦事端真的被挑起,“自损八百”便是注定的结果。特别是之于志在重振制造业的特朗普, 的爆发无疑是一场灾难,非但不能达到压制中国的目的,还将阻碍美国制造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
,特朗普更可能采取“只打关键,不伤总体”的迂回战术。从目前来看,特朗普政府似乎更加倾向于选择中美贸易政策与产品出口中的易攻点发力(比如钢铝这类敏感产品),通过在各类多边谈判中施压、增加国内法调查案件数量、强化国内法的执行力度等,形成多点出击,以此来间接遏制中国产品出口良好的增长态势。
综上所述,人们姑且可以不必为中美贸易的未来过度担忧,眼前的景象其实更像一场博弈,利用 来平衡国际收支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在这场博弈里,对贸易摩擦加强谈判的意义远远大于报复,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均衡。要知道,中国一向都是主张以建设性态度,通过合作来推动中美贸易摩擦的有效解决。
那么,美国呢?
一句话: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商人一般是不会干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