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周五。
位于重庆民心佳园社区37栋20楼的厨房里,锅里“突突突”地冒着热气,四溢开来的鸡汤香味让人垂涎。
“嗯,安逸,晚点给冉爷爷端一碗去,他一个人,平时吃的太凑活了。”说这话的,是公租房小区的居民刘心玲。
住在这个小区的第11个年头,刘心玲从举目无亲到成为许许多多邻居的亲人。这11年来,她用自己的一片赤诚,换取了邻居的信任和喜爱,也在志愿者服务的工作中,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种特色。
今年刘心玲进入古稀之年,除了为社区空巢老人打造爱心厨房,习惯了奉献的她和爱人刚刚作出决定,在百年之后捐赠自己的遗体:“为这个社会能做多少贡献,就做多少,我们真不图回报。”
位于20楼的厨房,每天都能散发出不同的香味,它是志愿者刘心玲孃孃的一片爱心,更是作为一位空巢老人的志愿者与邻居之间发生的温暖故事。
▲采购食物让20楼的厨房更温暖70岁还坚持“上班”
9日上午,民心佳园社区“幸福来敲门”社工室。
一阵熟悉的声音,从门外飘了进来:“小刘,小刘,我来了,上班抽了个空过来”。
解开还冒着热气的绿色马甲,进门的老人走得有些热了。“才去看了‘垃圾分类’那边,现在大家对垃圾分类都很熟悉了,基本上用不着我们帮忙了。”
“刘孃孃,你坐到喝口水,天气热起来了,你慢点。”尽管身上冒着汗,刘孃孃的嘴里却一直说:“不累不累,上班就是要全天候地做志愿服务。”帮助空巢独居老人,雷打不动。
她嘴里喊着的小刘是“幸福来敲门”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刘易恬,小刘来到民心佳园两年,最早熟络起来的就是活跃在社区的刘孃孃,现在她们亲热得就是一家人。
在小刘到来之前的年,民心佳园社区引进社工组织,开展“幸福来敲门”志愿服务项目,刘孃孃是最早的一批志愿者。再往前五年,也就是年,刘孃孃刚搬来民心佳园社区,就响应号召投身志愿服务,关爱孤寡老人。
从在社区组织坝坝舞到加入“免费维修燃气灶”团队,从组建刘孃孃的爱心厨房到成为全楼栋垃圾分类志愿者……十一个年头过去,刘孃孃依旧充满活力,“随时可以发光发热”。
刘易恬说,有刘孃孃的社区,才有家的感觉。
想法解决“闹心”问题
刘孃孃出生于年,今年70岁。90年代时,刘孃孃还在老家万州。“我是社区文艺队队长,队里有多人,跳起坝坝舞也是闹热得很”,刘孃孃回忆,当时当地电视台经常拍摄他们跳舞,从那时候起,旁人眼中的刘孃孃就一腔热情,充满干劲儿,在人群里兼具亲和力和领导力。
年,在老家万州的刘孃孃从电池厂退休。次年,因婆婆病重,随丈夫到重庆照料老人。彼时,刘孃孃经人介绍到观音桥一家公司从事家政工作。
年,刘孃孃和丈夫搬到民心佳园社区。儿子远在万州工作生活,过年才相聚,刘孃孃身边也没有熟悉的好友,就捡起在万州时的爱好——坝坝舞,想起自己未来可能会孤孤单单的,刘孃孃心里多多少少有些难过。
这天,她提着自己的老式小音响,在社区空坝上播放,向过路的人发出邀约,拉上老人一起跳舞。为了鼓励大家一起来参与,她把当时最时髦的样式都学了来,引导老人天天锻炼,刘孃孃手把手教老人跳各种保健操、坝坝舞。就这样,从最初她自娱自乐,到后来有40多人参与进来,刘孃孃不断地扩大着她的“坝坝舞朋友圈”。
同年,她又在社区的号召下,拉着跳坝坝舞熟识的好姐妹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刘孃孃说,儿子在万州,自己也算是空巢老人,但好在健康有力,将心比心,就想帮助社区里子女不在身边的孤寡老人。
刘茂琼、吴秀珍、黄珍秀、张志芬、雷玉华……从那以后,这群年过五旬好姐妹的脚步,从广场延伸到各个空巢老人的家里。
▲帮助空巢老人清理旧衣服四处送温暖感动一群人
刘心玲还记得,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来临之际,作为志愿者的刘孃孃像往常一样,去慰问独居老人。
在给邻居郭爷爷送鸡蛋时,发现他在寒冬腊月还睡着凉板。想到八旬老人独居在家,儿子远在湖南,刘孃孃心中一阵心酸,转身回家就去抱来棉絮、棉被给老人御寒。在以后的日子里,刘孃孃始终惦记着郭爷爷,时不时在家做点营养的汤食,端来给郭爷爷吃。郭爷爷临终前,曾直言刘心玲就是她的女儿,给他最温暖的晚年。
这件事让她记忆犹新,以后在她上门帮扶空巢老人时,她都总是熬汤送菜、洗衣晾被。刘孃孃回忆,那时候社工还没有进入民心佳园,她就东走西送,让老人吃好穿好。东家有个孤寡老人,她就去陪伴看望;西家有个贫困老人,她就去送衣送餐;哪家老人感冒了,她就送上一盅红糖姜水。
和刘孃孃住在同一栋楼的尹仁伦五十来岁,平时上班之余做维修燃气灶的志愿服务,刘孃孃瞧见了便热心加入队伍,给尹师傅打下手。后来发现社区有个叫刘宗荣的空巢老人,也喜欢帮人修灶,技术一流。刘孃孃担忧刘宗荣86岁高龄累着了,就赶来“凑热闹”,自己没什么技术,那就打打杂,跑前跑后递工具,协助维修,既满足了老人心愿,也保证了老人的安全。刘孃孃还拉上自己跳坝坝舞的好姐妹刘茂琼,一起来打杂。社区居民看到他们,经常笑称“哟三刘又来修灶啦?”
修灶、送汤都是常态,令社工印象深刻的是半夜找刘孃孃帮忙的事儿。一独居老人突发疾病,社工得知后给刘孃孃打电话求助,刘孃孃二话不说,立马赶往老人家中。但大家不知情的是,年轻时在电池厂工作落下的千度近视,曾一度折磨着刘孃孃。尽管安装了人工晶体在眼内,却因为忙上忙下而疏于清洗,晶体越发浑浊,导致刘孃孃看不太清。刘孃孃带着混沌的视力,起夜摸黑送老人就医。
谈到这件事,刘孃孃一带而过,“找我帮忙我开心,整个社区我闭着眼都晓得怎么走”。
爱心厨房散发家的味道
刘孃孃住在20楼。20楼其余居民是刘孃孃最先认识的邻居。去年开始,民心佳园口口相传的“刘孃孃爱心厨房”就缘起20楼的大家庭。
七旬冉爷爷是独居老人,腿脚不方便。一天,刘孃孃外出看到他,“今儿没出去耍呀?”冉爷爷笑道,“今天过生哟,还没得着落。”想到这里,刘孃孃心里一阵难过,转头就回家煮了一碗长寿面端给冉爷爷,冉爷爷打心底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面。
从此,刘孃孃多添了一份心思,思索起平日里给左邻右舍做食物——给八旬独居的董婆婆炖鸡汤、七旬体弱的潘婆婆做喜欢吃的藕圆子,更多地是照顾老人身体;但老人其实精神很孤独,“人老了老了需要心理上的关怀和某种仪式感”。久而久之,刘孃孃的厨房越来越忙,送餐上门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刘孃孃和社工们一合计,“爱心厨房”便诞生了。
▲刘孃孃给空巢老人送汤夏至、重阳、冬至、元宵节等节气、节日,刘孃孃烹饪好应季的“爱心汤”,和志愿者们为社区老人送去。大家穿上特制的“幸福来敲门”围裙和厨师帽,背上“幸福来敲门”送餐保温箱,成为了民心佳园社区特有的靓丽风景线。
“刘孃孃爱心厨房”开伙以来,累计送餐份,送给老人的不仅仅是一碗温暖可口的饭菜,还是家人般知心的陪伴与关怀,很多居民称,这是暖到心坎的爱心厨房。
新意愿:百年后要捐遗体
今年,刘孃孃也迈入古稀之年,但她闲不下来。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在两江新区全面开展,刘孃孃又揽起了分拣垃圾的活儿。民心佳园社区54栋楼,刘孃孃轮着服务,走了个遍。这是个脏活儿,遇到不分类的居民,刘孃孃在垃圾桶旁蹲着,拾掇着一点一点重新分。不仅如此,刘孃孃还主动上门去给孤寡老人分类垃圾。
刘孃孃老伴儿刀子嘴豆腐心,日常打趣道,“你就去外头晃,我来帮你顾家,我在屋头做事”。有老伴儿的支持,刘孃孃更安心地做志愿服务。
做完垃圾分类,刘孃孃还要回20楼大家庭,担心老人独居在家不安全,敲敲邻居的门问声好,心里石头才落得下地。冉爷爷就干脆把把钥匙也给了刘孃孃,人在家的时候就门敞开着,刘孃孃忙完就到冉爷爷家换鱼缸、洗菜择菜,收拾下屋子。和董婆婆拉家常,送潘婆婆住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孃孃就是20楼的大家长,更是全社区的知心人。
▲关心老人大家长照顾太多人,自己的娱乐就跟不上,“坝坝舞我现在忙不过来了,小曹和刘哥儿在带老人们跳舞”,刘孃孃说等晚上空闲了,还想去跳跳。
志愿也做了这么多年了,该帮的都帮了,这位空巢老人还有什么心愿呢?“我和老伴儿说好了,我俩想去签遗体捐赠,到时候能帮一个是一个,多有意义。”
和初见时一样,刘孃孃又爽朗地喊着“小刘,小刘帮我联系一下,怎么捐……”
人物对话:
为归家人点亮一盏光
钢筋水泥修建的房子,让人变得安全,也让人变得孤单。
刘孃孃不喜欢这样的孤单,于是,在无法打开围墙的前提下,她决定打开彼此的心。
用一点一点的服务感动别人,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
刘孃孃告诉记者,年,重庆两江新区弘益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民心佳园社区打造的“幸福来敲门”关爱独居空巢老人服务项目兴起,本被社工列入服务对象名单中的刘孃孃,还继续东家走西家跑,五年做志愿熟悉起来的80余户空巢老人,是她心中的牵挂。
囿于昼夜、厨房与爱,在年辞去工作,一心做志愿,整天整天地奔忙在人间烟火气里,每天盯着锅炉灶台,油盐酱醋,在家长里短里找到老人互助的乐趣。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王渝凤文两江新区供图/视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