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洗衣 >> 洗衣优势 >> 正文 >> 正文

又一美国巨头败走,曾是美国最大家电品牌,

来源:洗衣 时间:2024/12/20

文:夜枭

近年来,有关外资企业败走中国的事件屡见不鲜,不少企业在历经亏损、裁员后,依然未能解决危机,不得不选择了离场。究其原因,虽然这些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但却难以适应中国市场,在中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最终只得无奈离场。来自美国的电器巨头惠而浦,也是其中之一。

年,惠而浦成立于美国,距今已有年历史。年,惠而浦发明全球第一台电动绞拧式洗衣机,让人类正式进入机洗时代;年,惠而浦发明全球第一台对开门冰箱;年,惠而浦为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订座全球第一座太空厨房;年,惠而浦以亿美元营收位列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名。

时至今日,惠而浦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最大家电品牌,旗下拥有阿曼纳、惠而浦、美泰克等多家全球知名电器品牌,业务范围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最大电器生产商之一,员工总数近8万人,在中国门店近家。

水土不服

年,惠而浦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然而,惠而浦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却远没有在欧美地区那般顺风顺水。进入中国市场后,惠而浦曾计划收购上海水仙洗衣机、北京雪花冰箱、深圳蓝波空调和顺德蚬华微波炉四家本土企业,然而却以失败而告终。直至年,惠而浦才与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达成合作。

合并之后,双方共同成立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金友华出任中国区董事长。成立之初,惠而浦目标在3-5年内成为中国白色家电市场第一大集团。但从业绩上来看,惠而浦的成绩显然对不起他的“豪言壮语”。

年,惠而浦全年营收66.8亿,巅峰也就定格在此刻。在之后的几年间,惠而浦的成绩连年下滑,-年的营收分别为63.64亿元、62.86亿元、52.8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97亿元、2.62亿元和-3.23亿元。特别是在年,惠而浦中国净利润同比下降.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亏损3.82亿元,同比下跌%,创下公司成立以来新低。进入年之后,惠而浦依然没能找到转机。据数据显示,年,惠而浦上半年营收21.56亿,同比下降19.9%;净利润亏损1.16亿,同比下降93.35%。

失败原因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惠而浦方面表示,是由于“三洋”品牌使用权到期导致。但事实上,三洋的使用权直至年10月才到期,而惠而浦的业绩却早已出现了下滑,显然不是主要原因。除了三样之外,惠而浦在中国市场还拥有荣事达、帝度等多个品牌,多线发展战略,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拉升业绩,但从长期来看,品牌的多次切换,加之频繁的品牌授权,使得惠而浦的品牌效应一降再降,甚至沦为不少国内消费者眼中的“杂牌”。

同时,质量问题频出,也成为了惠而浦失败的主因。年,惠而浦转筒式烘干机被曝存在起火风险;同年8月,惠而浦召回1.5万台微波炉,原因同样是存在起火隐患;年,71人死于格兰菲尔塔火灾,而起火原因正是一台惠而浦冰箱。类似的质量问题频出,惠而浦显然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除此之外,惠而浦还被曝出存在业绩造假。据证监会调查显示,惠而浦中国在和年存在虚增营收、净利润的问题,共计虚增营收2.45亿元,虚增净利润2.23亿元,造成了严重的违法行为。如今,惠而浦正面临着投资者们的巨额索赔。惠而浦方面表示:凡于年4月22日至年7月26日(含当日)期间买入,并于年7月27日及之后卖出或持有而亏损的投资者,均可提出索赔。

要约收购

面对连年的业绩下滑,惠而浦无力支撑,只得寻找新的合作对象。不久前,格兰仕提出了对惠而浦有关的收购意向,收购股份数量为4.亿股,占惠而浦已发行股份总数61%。惠而浦集团也是对本次要约收购表示欢迎,似乎也意味着这家进入中国市场27年的美国家电巨头,即将撤离中国市场。

随着国内家电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留给惠而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对于惠而浦,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又是否购买过惠而浦的产品呢?

本文由不凡智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