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跟朋友提起中国曾经哪个行业被国外巨头虐得最惨,当然国货行业首当其冲。
在这场阴谋中,刚刚崛起的国产日化企业先是被并购,然后再被迫提高售价,不仅差点让国人洗不起衣服,而且自己也几乎被玩没了,在国货几近全军覆灭的同时,纳爱斯、立白和蓝月亮等一大批国货新巨头是如何反败为胜、反杀西方日化企业的呢?
日化行业,主要是指生产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洗涤品、化妆品和家庭护理用品等涉及的行业。我们先说说国内外日化行业的发展史。
中国日化行业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初。在这阶段,很多国外日化大企业并未进入中国,上海家化旗下品牌“佰草集”“六神”“美加净”“高夫”“启初”等著名品牌等可算是占据龙头地位。即使在日化品牌繁多的今天,仍有很多消费者对上海品牌的“美加净”“蜂花”“孩儿面”“皇后”等青睐,目前市场中依然能够看到部分品牌的身影。
第二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我国日化行业全面对外资开放,众多国外日化企业进入国内,此时也是国际巨头强势进入本土发展的阶段,当时对民族品牌形成强有力挑战。
年初期外资日化与国内日化商品定位人群开始形成差异化,但在此期间民族品牌也在细分领域取得加大成功。别为“活力28集团”与“立白集团”。活力二八前身成立于年,作为改革开放后湖北沙市品牌之一,它承载太多湖北人的记忆,当年推出超浓缩无泡洗衣粉,开创洗涤行业新纪元。正当时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最受消费者喜爱消费品”,它也是第一家在央视做洗衣粉广告的企业,第一家把广告牌竖在香港内地日化的企业。
例如联合组建的“湖北活力美洁时”洗涤用品德方作为大股东,不按照协议规定执行,反而将“活力28”商标束之高阁,并大规模主推自己的亲孩子——“巧手”品牌系列产品,本以为活力28可以再次大放异彩之时,德方却故意调高“活力28”的市场价,使其销量锐减,再利用其在中国市场上的资源渠道和品牌影响力,顺理成章地推出自己旗下产品。。最终因战略决策失败“活力28”基本淡出中国市场,7年之后随着中国公司回购活力28商标成功,但已无力回天。
到年中外日化企业在中国日化市场格局慢慢发生巨大变化,有了德国的大规模资金入股开创先河,在此后国外知名日企都也不断进入国内,例如美国强生,法国欧莱雅,美国玉兰油等,从此我国日化商品营销战真正开始。这些目标群体基本以高收入女性为主因此产品定价很高,同时美国安利,雅芳等将直销模式带入国内并在日化日常获得不少战绩。而此时国内市场以广东区域的小护士,丁家宜企业增长势头最快,所以在此阶段国外日化主攻高端,国内主攻中低端。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年开始中国日化与国外正面交锋,其中雕牌洗衣粉,舒蕾洗发水,两面针茶树油香皂等率先突破外资防线,国内日化企业开始不断冲击国外日化企业的包围圈。成立于年的立白集团,到年立白用短短三年时间一跃而进成为广东洗衣粉行业“老大”。
不过这一阶段国内日化开始处于细分成长期,如洗衣粉加入防静电杀毒,护肤品增加美白防晒,祛痘保湿等功能,同时国内日化在专业,功能市场上寻求新的机会点。当时比较成功的品牌有“丁家宜,大宝,冷酸灵”,此阶段中外日企主要在销售渠道中竞争,市场重合度不大,所以日化品牌大竞争上尚未形成。
第四阶段:21世纪初-年。中外日化企业势力进入对方市场,日化品牌竞争开始。进入21世纪国外日化企业不仅专注高端市场,同时开放进攻国内中低端。在此阶段雅芳收购日化品牌“UP2U”,法国欧莱雅收购国内日化“羽西”“小护士”上海牙膏厂被联合利华收购,湖北丝宝集团被德国拜尔斯多尔夫公司收购。
日本资生堂更是购买“Aupress”进而推出中低端品牌“ZA”,此时中国日化行业陷入市场份额大获利很小的局面,进而把目光投向高端日化品希望获得更大利润空间。当年阶段的立白重新制定发展战略,在日化行业相关领域拓展业务。年并购重组蓝天六必治进军口腔,年7月收购并成立上海高姿化妆品有限公司进军化妆品,至此立白才有了“大日化战略”版图初步形成,覆盖九大分类,几百个品种。
在此期间上海家化也重新推出高端品牌“佰草集”系列,深圳丽思达公司着力经营“兰歌”品牌。由于中国日化对高端市场的努力经营,国外也正式开始将中国日化视为竞争对象,国内企业也不再愿意居于中低市场。目前纳爱斯的雕牌洗衣粉销量超上百万吨,立白在国产洗衣粉市场上份额高达24.3%,蓝月亮洗衣液销售占比超过20%,国货也逐渐在复兴中打赢了翻身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