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中年危机”,海尔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
商小树
作为中国家电的老龙头企业,海尔智家能摆脱“中年危机”为时尚早?
今年3月30日晚,白电龙头海尔智家披露了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期内,海尔智家实现营收.6亿元,还原卡奥斯业务出表影响,同比增长15.8%,实现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47.1%,“利润增幅超营收增幅,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
一份抢眼的年终成绩单发布之后,外界对海尔一片溢美之词,有不少投研机构认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反复、海运上涨、房地产收紧的大背景下,海尔的业绩足以证明其战略转型成果是超预期的,但“家电三巨头”之一的海尔仍未彻底摆脱“中年危机”,迎来命运的新拐点。
后疫情时代,奉行“人单合一”全新市场打法的海尔,是否真的已经在头部玩家的惨烈厮杀中站稳了脚跟?业绩狂飙突进的背后,海尔智家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隐忧?
1众所周知,空有庞大的规模和体量,盈利能力却相对薄弱,是制约海尔智家已久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以年为例,全年海尔智家的营收为亿,高于格力的亿,与美的亿相比稍逊,但海尔智家的利润水平相比同级别玩家来说,似乎并不在一个档次——全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8.77亿元,远远落后于格力的.8亿元和美的.2亿元。①
而在年年报发布之后,外界对于海尔似乎有了崭新的印象——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且利润增幅超过营收增速,似乎是海尔赚钱能力发生“质变”的有力写照。
“年为全球消费者交付了超过1.1亿台家电,创历史最好业绩纪录,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均再创新高。”海尔智家董事长梁海山在财报披露后表示。
海尔智家在年报中也表示,面对大宗原材料、零部件成本大幅上升的挑战,公司毛利率31.2%,较年提升1.6个百分点。毛利率提升主要系通过提升高端占比、优化产品结构,供应链的数字化变革提升运营效率等措施消化成本压力,以及处置低毛利业务所致。
(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
问题在于,海尔智家的盈利能力是否真的已经有了巨大的改观?我们可以拿同行来做个横向对比,
虽然格力和美的尚未公布其年年度财报,但敏锐的投资者可以从已经发布的三季报中做个对比——相较于其他两家白色电器龙头,海尔智家的盈利能力依旧落后的比较明显。
以销售净利率数据来举例,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的销售净利率为5.81%,与此同时,美的集团为9.07%,而格力电器则高达11.36%。
在销售毛利率大幅领先其他两者的情况下,海尔前三季度的净利率却只有格力的一半左右,可见,海尔智家的成本管控能力依然较弱。
销售净利率为5.8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在A股上市公司中,接近这一数值的上市公司有陕天然气,富邦股份,盛泰集团等等,这些公司多属于化工、有色、建筑等传统行业,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成长速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而在白色家电行业里,海尔智家的净利率水平只是勉强高于一些濒临倒闭和破产的二三线品牌,实在难以匹配公司在产业链之中的优势地位,这不禁让人对海尔智家的经营前景萌生质疑。
在外界看来,海尔盈利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独特的业务和收入结构所致——在白电行业“冰洗空”三大阵营中,海尔的冰箱和洗衣机业务一直是大头,约贡献其55%的营业收入和60%的净利润,但实际上,空调业务的毛利率却是最高的,这也就导致主营业务聚焦空调,相关收入占比最高的格力电器受益匪浅,这种分化似乎并不难以理解。
但当我们再来看看海尔智家的利润表时,可以发现,撇开公司的产品、收入结构不谈,公司的期间费用水平也要明显高于同行。
-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销售费率分别为15.63%、16.78%、16.04%和15.36%。与此同时,格力电器销售费率分别为9.45%、9.13%、7.65%和7.02%;美的则为11.87%、12.39%、9.63%和9.28%。②
与此同时,海尔的管理费用率也有居高不下的状况。
数据显示,-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的管理费率分别为7.31%、8.16%、8.06%和8.1%;格力电器分别为5.68%、4.83%、5.66%和5.53%;美的则为6.86%、6.86%、6.78%和6.17%。③
究其原因,这似乎又与海尔特殊“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独特的分销政策,以及多元化的复杂业态造成的庞大开支脱不了干系。
而这也是海尔进行战略转型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短期内,能够获得更多资源,声望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