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峰会期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特邀行业不同业态代表企业福奈特、永辉、盒马、云海肴、翰德的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围绕“共享员工等灵活用工机制”这一主题进行了一场干货满满的精彩对话。以下根据对话内容整理。
论坛主题:共享员工等灵活用工机制探讨
主持嘉宾:
董晓凯(北京福奈特洗衣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对话嘉宾:
王海红(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二战区人力合伙人)
李敏(上海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HR负责人)
徐陈晨(云南云海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HRD)
白永亮(翰德集团董事)
董晓凯:京城渐觉风光好,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且向花间留晚照。风不定,人出镜,灵活用工需满镜。首先用黄金圈法则来解题。
第一个追问(What):今天讨论什么?我们讨论的是共享员工等灵活用工的机制问题。
第二个追问(How):怎么讨论?今天特别有幸请来四位重量级嘉宾,他们从一线和专业的角度给大家解析如何去灵活用工。
第三个追问(Why):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对于零售、餐饮和服务来说有四个困境:第一,招工难。第二,流动性大。第三,淡季旺季、波峰波谷拨浪鼓。第四,很多员工因为不确定性可能不需要保险,但如果企业不上保险就违反法律,因此企业处于两难的状态,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开始今天的探讨。
01
话题1:对共享员工或灵活用工的认知
徐陈晨: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那些暂时不能复工的企业,将员工以共享的方式进行短期内人力输出的一种合作的用工方式就是共享员工。
李敏:在特定的背景下,共享员工是以互助共赢的理念为本质,实现促进人力充分流动、高效配置的新的人力合作方式。
王海红:随着疫情的爆发,企业的用工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那些不能复工的企业,出现员工资源闲置。另一个极端是一些企业为了保障民生需要大量人员,但却面临很多员工不能返岗。这个矛盾促成了共享员工的发生。不同的企业将各员工的时间段分解,有效使用,促进就业,也能稳定发展,是解决企业困难的一次尝试。
白永亮:关于共享员工,我认为是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叫做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开发,我们把企业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没有充分挖掘的劳动力在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开发和共享。第二个层次属于区域性质或行业性质的劳动力调配,在企业和企业之间,基于淡旺季、波峰波谷之间进行劳动力的共享和调配,实质就是企业按需用工,使用而不占用的用人方式。
02
话题2:盒马与云海肴的共享员工合作
董晓凯:昨天回家路过簋街,看到很多人已经开始吃小龙虾了。从共享用工和灵活用工的角度,盒马和云海肴是最早“吃小龙虾的人”。特别想替大家问这个问题。当时为什么会想到有这样的合作?合作是怎么开始的,遇到哪些问题,现在是什么样的状况,请两位跟大家分享一下。
李敏:从盒马的角度,合作意向是在疫情期间产生的。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盒马的单量需求出现急剧增长。由于春节前很多员工回家并且把他们召回还面临隔离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员工的快速补充,导致服务人员出现极大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承担着满足社会性供应、保民生、稳物价的重要责任,我们的视角开始发生转变。社会性冗余的劳动力在哪,冗余的人力资源在哪?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了解到餐饮行业受到很大影响,一些人力资源能够满足需求,就产生了合作的契机,想如何把本地闲置的人力资源充分用起来,就有了此方面的异业合作。
董晓凯:当时为什么想到是与云海肴合作?
李敏:是在一个机构当中有信息的共享,正好双方也有这样的思考,于是快速达成共识。
董晓凯:当时云海肴面临什么样的状况呢?
徐陈晨:起初是在大年初一时,大多数餐饮企业进行了闭店,那时候我们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是春节储备的原材料菜品要尽快处理,另一方面是人员的安全和安置问题。这都是摆正眼前最迫在眉睫的事情。对于原材料的事,我医院和福利机构进行捐赠,但仍然有大量库存。那时我刚好报名了社区防疫志愿者。在每天的防疫中,我发现很多居民都是用手机下单买菜,我想如果我们能够联合起来,一方面把库存的大量蔬菜以平价方式销售给社区居民,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可以把企业的人借给保证民生的企业,像线上的生鲜,还有线下的超市。这样既可以给员工带来一部分的收入,也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问题,同时也可以把员工进行有效的保留,解决一部分社会民生问题,于是就有了这样合作的想法。
机缘巧合,我看到了由北京市商务局和北京市烹饪协会在群里发出盒马人手紧缺的信息。我们就立即行动找到盒马对接人,当时非常高效和务实,同盒马在半天之内达成全国范围内的合作,在半天之内还完成了在所有门店的宣讲。采取员工自愿报名参与的方式,没想到半天有多名伙伴报名参加。就这样,在全国十几个城市里推进了合作。借此机会要感谢盒马团队的高效和务实。
董晓凯:面对那么多有可能合作的甲方、乙方,当时为什么会想到盒马可以合作,盒马为什么想到云海肴可以合作,是不是因为有品牌的背书,相信品牌的力量,而且需求量也比较大。总结下来,盒马与云海肴的故事,必须有一些因素才能决定。首先是云海肴有菜不能坏了,盒马有渠道,但是盒马没人。云海肴刚好有回来的人,一拍即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感谢政府的信息传递相当及时,感谢人力资源从业者的高度敏锐性,发现了这个需求。还有就是,在社会当中有很多变化,而且变化越来越多。通过你们两家的合作,我认为有一个不变是永恒的,而且起着决定性作用,那就是高效率。你们刚才也谈到一天在全国铺开了。在一天或者一周之内,你们的合作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有多少云海肴的人去了盒马,你们的菜卖了吗?
徐陈晨:当天有名伙伴报名,因为是下午宣讲,次日到盒马门店进行严格的面试,还有一些健康证等各方面的防疫措施,动作非常快。第二天实现上岗的有名伙伴,一个月之内还陆续增加。一开始,我们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新员工刚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里,要有一定的适应期。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做了很多员工关怀工作,比如分配员工到就近的盒马门店,让离云海肴门店近的员工每天回门店吃员工餐,为离的远的员工发放额外餐补等。
云海肴同盒马达成共识,把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我们分别准备了充足的防疫物资给员工,去盒马工作的伙伴每天都戴着双层口罩,并在群里进行健康上报。每个城市设有小组长,每天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长、店长、员工本人都在群里,按天汇报在盒马的工作心得以及有没有得到表扬,盒马也对表现好的员工及时给予肯定。我们双方做了很多这样的工作,沟通下来发现其实没有太大困难。双方都是在疫情下短时间内相互信任,实现了高效、务实的合作。
董晓凯:我刚才注意到一个细节,云海肴讲第一天去多人,有多人第二天就被录用了。我想问盒马,那多人为什么没录用?是因为午餐的问题吗?开个玩笑。主要是在你们接受员工后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判断员工能否留下来,以及留下来后做什么工作?
李敏:首先说一下午餐问题。合作期间,我们给所有员工提供午餐。我们对来自云海肴的同学和自己的员工是一视同仁的,所有的防护措施、员工保障、产品保障都完全一致。更关键的是,我们从内心当中还要加上“特别”二字,怎么能让云海肴的同学到盒马获得家的温暖,不要让员工觉得在另一个地方工作很孤独。在关怀方面我们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19.html